2025年(及未来)10大支付趋势

2024年12月26日 | By Vicki Hyman,万事达卡传播总监

 

过去短短几年间,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触即付”(tap to pay)变得越来越普遍,传统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生成式AI更是发展成为强化欺诈保护的关键技术,甚至能将保护率提升300%。如今,国界不再是全球贸易的障碍;即时收款变得理所当然;至少对年轻一代来说,纸质支票和实体钱包正越来越陌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每天都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到数字经济之中,这一趋势对交互的可信任度、便捷度和顺畅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为了使线上与线下结账同样高效,万事达卡最近宣布将在2030年前推出一套融汇标记化技术、生物识别认证和Click to Pay数字钱包的支付系统。届时消费者无需手动输入卡号、密码或验证码,即可完成在线交易。

一种良性循环正在发生。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融合,不断完善其功能,产生新的应用案例,甚至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文汇聚多位万事达卡负责人的洞见,对2025年的十大支付趋势进行预测。

1. AI反诈 vs AI欺诈

如今的网络犯罪分子已经能够熟练利用生成式AI,制作深度伪造的视频和极为个性化的网络钓鱼信息以窃取资金或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网络犯罪每年的涉案金额将达到10万亿美元 。但AI也可以被用来反诈,很多公司正在积极训练AI模型以实时预测风险并消除潜在威胁。比如,万事达卡智能决策Pro(Decision Intelligence Pro)可利用生成式AI扫描1万亿数据点,在不到50毫秒的时间内预测交易真实性,将欺诈保护率平均提高20%,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提升300%。在英国,万事达卡消费者诈骗风险(Consumer Fraud Risk)解决方案则利用AI技术在已获授权的支付中甄别欺诈,在钱款离开受害者账户之前制止欺诈行为。

2. 企业虽小,工具很多

在疫情中幸存并实现蓬勃发展的各类小型企业,往往是那些能够迅速拥抱数字支付、电子商务和其它数字化场景的商家。不过,开展在线业务只是冰山一角。小型企业越来越能够使用以前无法获得或因分散在不同平台而难以管理的各种数字工具和服务,因为为小型企业量身定制的集中式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商家通过这类平台可以自动化处理行政事宜,还可以创建个性化的营销和忠诚度活动,并利用数据驱动的洞察来指导决策。

3. 数字包容的新时代

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数字钱包正越来越多地扮演着银行账户的角色,并吸引了大批个人和企业用户。尽管数字钱包凭借其简单、便捷且实惠的体验,满足了无账户人群的需求,但对国际消费者来说,数字钱包与传统卡基支付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万事达卡推出了Mastercard Pay Local服务,助力持卡人在当地数字钱包中绑定自己的信用卡或借记卡,无需设立预付账户或预先充值即可进行支付。未来,数字钱包将成为集支付、身份认证、忠诚度管理甚至医疗保健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那些致力于打造用户友好、互联互通的生态的企业,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4. 按需提供的数字身份

可信身份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它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随心随意且无后顾之忧地进行交互。如今,生物识别、机器学习和身份识别等技术和洞察,正有效强化消费旅程中各个环节的身份验证。这一趋势下,我们尤其将看到“密钥”(一种通常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无密码身份认证方式)在2025年加速发展。医疗保健、教育和公共服务,有望首先受益于数字身份的发展。通过数字身份,人们将能够有选择性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身份信息,操作过程简单便捷,且无需担心泄露个人隐私。例如,万事达卡正在欧洲推出一项服务,允许商家通过支付卡上的信息来验证消费者是否符合某些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标准,这让上传文件的支付方式成为过去。

5. 易如反掌的B2B交易

商务支付的数字化转型一直以来都相对缓慢,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虚拟卡的优势,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虚拟卡是一组随机生成的临时卡号,可以跟已有既定信用额度的资金账户相关联,实现自动对账以减少人工操作失误,还能为企业提供实时数据洞察和支出管理。通过将支付功能嵌入公司资源规划(ERP)软件,企业主还能够进行实时支付,预防欺诈且更有效地管理成本。在小型企业领域,2025年嵌入式金融市场的总规模可高达1240亿美元。从客户忠诚度应用程序到数字钱包,从会计软件到购物车平台,机遇十分广阔。

6. 焕然一新的结账体验

如今在万事达卡网络上,非接触式支付(非接支付)已占到线下支付的三分之二以上。消费者之所以能够享受到快捷、安全的支付体验,非接支付技术功不可没。然而,这项技术的应用其实并不仅限于购物者在实体店刷卡或用手机支付。事实上,Tap on Phone技术可将任何设备转变为支付受理终端。从个体经营者到大型零售商,各类商户都在积极利用Tap on Phone简化结账设备需求,进而缩短了等候时间。未来,随着实体和数字体验的不断融合,从交易验证到即时卡片绑定,甚至是给亲友汇款,非接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消费场景。

7. 大放异彩的实时支付

目前,实时支付系统已经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028年,全球实时支付将达到5750亿笔,占全球所有电子支付数量的27%。实时支付将丰富消费者的支付和收款方式,各国境内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也将促使跨境支付变得更加顺畅。随着实时支付与其它支付形式(如央行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之间联结越来越紧密,传统银行账户与数字货币账户之间的交易也将变得更加便捷。

8. 风起云涌的协作生态

在世界高度互联互通、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闭门造车不可能获得成功。所谓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在从单纯的战术联盟和纸面协议演变为真正的精诚合作。各方不仅携手开创解决方案,更共同加速促成可规模化的创新。眼下,金融机构、企业、政府和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引入各种新兴技术,以提高效率、释放价值和增强体验。这其中,特别是金融科技公司,将继续在简化金融服务流程和提供易获取、整合型工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进而扩大数字经济的福祉并深化互信。

9. 饱受期待的区块链

区块链和数字资产近年来的发展成熟,已印证了相关技术在强化全球金融和商业系统方面的颠覆性潜力。加密货币、稳定币和标记化资产已从概念化走向商业化,它们对真实资产的适配性尤其令人侧目。2025年,区块链技术在B2B和商务支付领域的发展速度、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要实现这一点,原生加密货币企业和金融机构亟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携手创造更高效、更安全的支付解决方案。

10. 标记经济

标记化不仅是万事达卡实现2030年前告别手动输入银行卡信息这一愿景的重中之重,还有效推动了“车载商务”的发展,而且它的应用潜力远超卡类支付。例如,标记化技术能够让消费者在不泄露个人数据的前提下,通过购物平台与商家分享他们的购物习惯和偏好,从而获得更多优惠和折扣。而且,如果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的标记化,从资本市场到贸易融资,再到土地所有权和碳信用额度的交易,所有经济活动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数字化以及优化。

原文链接:10 top payments trends for 2025 — and beyond

 

Vicki Hyman,万事达卡传播总监